韋竹的B2B行銷觀察
0
  • 登入
  • 關於我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韋竹的B2B行銷觀察
  • 關於我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B2B業務 (29)
    • 領英操作技巧 (9)
  • 商業簡報 (3)
  • OGSM (5)
  • 親子家庭 (8)
  • 官網行銷 (8)
美國 (1) 官網行銷 (2) SEO (3) 美國運通 (2) 管理 (1) OGSM (1) B2B (3) 領英 (0) LinkedIn (7) 出國旅遊 (9) 旅遊 (1) 外銷業務 (7) email (2) 商務信件 (2) appscript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LinkedIn領英人脈經營攻略|如何跟關鍵大人物成為領英平台好友?

LinkedIn領英人脈經營攻略|如何跟關鍵大人物成為領英平台好友?

2024 Oct 25 B2B業務 領英操作技巧
內容目錄
  1. 什麼是領英1st、2nd & 3rd connection交友圈?
  2. 什麼時候你該開始行動在領英平台上「加好友」?
  3. 結論

先說結論,目標應該設定為:將產業內重要的大人物且好友數超過500人的帳號,變成你的第一層好友。一旦成功,這些大人物的好友就會自動成為你的2nd或3rd層好友,有了這層關係,往下擴展人脈就變得更容易,人脈網絡自然會迅速擴大。問題是,這些大人物會在什麼時機願意和你成為「網友」呢?

什麼是領英1st、2nd & 3rd connection交友圈?

在解答「如何交網友」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LinkedIn的交友層級。(如果你已經熟悉這部分,可以直接跳過)
在LinkedIn上,1st、2nd、3rd connection代表你與其他用戶的關係: 
1st connection:你已經加為好友的人,能夠直接互動、發訊息。
2nd connection:你朋友的朋友,雖然未加為好友,但可以查看他們的公開資訊並發送邀請。
3rd connection: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距離較遠,看到的資料有限。
當你與某人超過3rd connection時,你將無法看到他們的詳細資訊或主動聯繫他們,除非透過共同好友建立連結。

*加別人好友之前,請先做好你自己的履歷表

請優先確保你的LinkedIn個人檔案,保持專業形象,這些大人物真的不會亂加好友

維持個人專業形象方法之一,就是常常更新個人的領英帳號,我有兩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如何尋找日更的素材,即時沒時間日更,如果可以做到一週三更,我認為效果已經很不錯。 
 社群平台經營心法:LinkedIn每日更新不再困難
Linkedin使用心得: 每日更新不再困難(下集)

什麼時候你該開始行動在領英平台上「加好友」?

專業領域的大人物會在什麼時機與你成為「網友」呢?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是,關注對方是否有大型公開的演講。我經常關注產業內的會議Keynote Speaker,只要這些演講者與我的業務相關,我會利用演講結束的機會,藉由對他們分享內容表示讚賞,主動連結他們。根據我的經驗,大約80%的情況下,對方會接受邀請。  

以下圖為例,Vicki Worden 是美國建築產業界與綠色建築有直接關連的大人物,我從來也沒見過他,在2024年6月份開始發現這號人物,我就開始觀察他的公開活動,刻意會去活動按讚留個言「Great speack! Nice event ! 之類的」。 

2024年10月份,我終於等到他在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Institute 的年度盛會當中擔任講者,這是業界的盛會且人數非常多,雖然我本人並不在現場,但決定利用這個好機會去跟對方連結,果真被我一試成功,順利跟對方連結成「第一層Linkedin好友」。再舉個例子,2023年加入BNI一個月內,我就與BNI創辦人成為LinkedIn好友!使用的方法就是毛遂自薦告訴他:「我是新會員,最近有在系統上聽教育訓練課程,因而認識您是BNI的創辦人,希望有機會跟您一起學習。」雖然我們沒有實質聯絡過也不曾見過面,但在網路上,我們是領英好友,他的朋友也因此成為我的二層、三層好友,這樣未來要連結其他BNI大人物的機會就更高了!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我跟OGSM名師「張敏敏老師」也是透過這樣的網路結交網友方式,讓她本人逐漸認識我,最後才去上張敏敏老師講師訓的實體課程,最後自己本身也成為OGSM講師一員,這些有趣且真實的案例,應該可以增添你對這個方法的信心。

如果對目標管理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多關注中華OGSM目標管理協會的相關活動。


結論

建立強大的人脈網絡,最重要的是抓住對的時機與對的人連結。透過LinkedIn領英,你可以在特定情境下與產業內的重要人物建立一層直接關係,進而擴大你的人脈網絡。透過參加活動、演講,並把握機會主動聯繫,能有效提升與行業大人物連結的機率,進一步加強你的專業影響力和商業機會。

同樣的方法,用在 IG, Facebook 等社群平台一樣有效喔!勇敢試試看!

作者介紹:
我是陳韋竹Betty,我的專業是B2B外銷業務,協助公司將品牌邁向國際舞台
💵 官網 SEO 從 0 到破億
🇺🇸 用領英 LinkedIn 做外銷
🎯 以 OGSM 讓業務部門動起來
歡迎追蹤我的臉書或是在文章下方留言跟我互動,如果你有想看的主題,請讓我知道,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
  • LinkedIn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如何利用AI會議記錄工具提升英文會議記錄效率:我的親身經驗分享

試用了多款AI會議工具後,我發現Otter.ai是英文會議逐字稿的最佳選擇。它不僅支持多平台自動生成逐字稿,還能自動化會議記錄,讓我輕鬆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是中文報告也能輕鬆應對。

  • 2024 Aug 26

社群平台經營心法:LinkedIn每日更新不再困難

  • 2024 Oct 02

開發信怎麼寫?跟SEO大神 Neil Patel 學寫業務發開信

現在AI工具超方便,各式各樣的工具都可以幫你寫出一篇看起來很有樣子的開發信,不過這些AI開發信你自己真的有從頭到尾看完過嗎? 不如跟著行銷大神Neil Patel一起學寫有效的的開發信吧!這位SEO行銷大師到底怎麼寫開發信呢?分享我的觀察。

  • 2025 Mar 13
會議時間很難約

不同時區多國線上會議怎麼安排?三款免費工具推薦(含時差轉換與排程技巧)

跨時區會議的安排常常讓人頭疼,尤其在涉及多個時區或遇到美國的日光節約時間(DST)時,錯誤時有發生。Google Meet和Teams的時區選擇不夠直觀,而Time and Date世界時鐘轉換器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能讓你輕鬆找到適合所有與會者的會議時間,避免繁瑣的時間計算與溝通錯誤。

  • 2025 Apr 21
線上會議ai會議紀錄工具otter與bubble

Bubbles vs Otter AI 線上會議必備:AI工具大幅提升開會效率

線上會議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AI紀錄工具能大幅提升會議效率。我推薦Otter.ai、Bubble.ai等多語言工具,能自動生成高品質會議記錄,並自動發送與會者,讓您不再受限於不同時區的會議安排,確保每個會議的完整性與透明度。

  • 2024 Sep 21

Linkedin使用心得: 每日更新不再困難(下集)

在LinkedIn的經營中,除了建立個人品牌,也要巧妙地融入公司產品的推廣,並分享業界的展覽資訊來展示專業性。透過不定期發表專業內容與分享好友文章,可以加強互動,建立更緊密的人脈關係。同時,分享非競爭者的產品資訊,能擴大內容多樣性,並提高你的平台影響力。這些策略能幫助你持續更新LinkedIn,保持專業形象並擴展人脈。

  • 2024 Oct 07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韋竹的B2B行銷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