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竹的B2B行銷觀察
0
  • 登入
  • 關於我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韋竹的B2B行銷觀察
  • 關於我
  • 部落格
  • 服務項目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B2B業務 (29)
    • 領英操作技巧 (9)
  • 商業簡報 (3)
  • OGSM (5)
  • 親子家庭 (8)
  • 官網行銷 (8)
美國 (1) 官網行銷 (2) SEO (3) 美國運通 (2) 管理 (1) OGSM (1) B2B (3) 領英 (0) LinkedIn (7) 出國旅遊 (9) 旅遊 (1) 外銷業務 (7) email (2) 商務信件 (2) appscript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大學生看了就會的內部連結實戰技巧:官網SEO優化的第一步

SEO行銷公司不會教你的寫文技巧第二集

大學生看了就會的內部連結實戰技巧:官網SEO優化的第一步

2024 Nov 02 B2B業務 官網行銷
內容目錄
  1. 使用重點關鍵字作為內文連結
  2. 合理安排內部連結的數量
  3. 在結尾添加統一的Boilerplate段落
  4. 額外補充:外部連結應設定為開啟新視窗分頁
  5. 小結

今天來講最簡單的SEO寫文技巧「內文連結」或是「內部連結」也有人稱「毛文字」,誰都知道一篇好的SEO官網文章,必須要有足夠的內外部連結,大部分的文章會針對技術面說明,解釋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但實際上要如何操作?哪些細節必須要注意?並沒有太多的文章著墨,如果這些細節沒處理好,內部連結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無法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

關於內部連結這個技巧, 不是行銷公司不想告訴你,而是它太簡單了,所以行銷公司忘記要告訴你這麼簡單的事情,本篇文章專門把簡單的事情講得更清楚透徹,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企業的官網。

如果你是SEO中高階高手,請直接跳到第三個技巧,我的經驗告訴我,一般公司官網會這樣操作的比較少,也許可以幫助到您的官網。( 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這也是寫文的技巧,我在運用寫文技巧,導引你把滑鼠往下滑到下面去,這樣對Google來說,您也是有在“閱讀”我的文章了:有滑動閱讀紀錄)

使用重點關鍵字作為內文連結

內部連結是SEO中最簡單的策略之一,但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連結就夠了,結果隨意連結,效果自然不佳。要讓內部連結發揮最大作用,必須選擇關鍵字來做內部連結,而不是隨便找個字加上連結。 

 錯誤範例:
「想要知道更多我們的產品資訊,請看這裡。」在「產品」或「這裡」加上連結也是連結,但SEO效果較弱,還有優化空間。

 較好的範例:
「想要知道更多笠源不銹鋼自動關門器的產品資訊嗎?」將「不銹鋼自動關門器」設為內部連結。
「想要了解更多笠源不鏽鋼精密鑄造的資訊嗎?」將「不鏽鋼精密鑄造」設為內部連結。

 這兩個範例的關鍵在於,內部連結是否連結到重點關鍵字上。既然已經要做內部連結,不妨選擇更具價值的關鍵字來連結,以此提升連結的效果並增強SEO效能。

合理安排內部連結的數量

內部連結的數量該如何把握呢?我早期的寫作習慣是一篇文章至少設置三個內部連結。為什麼是三個?其實這並沒有特定的規則,只是提供一個非常簡單的執行標準,讓撰文的助理更容易執行,我自己也好檢查,後來形成我們內部SEO寫文的基本SOP。  

團隊執行一陣子之後,發現另一種呈現方式也很有效:在條列介紹產品特色時,適當增加多個內部連結,但這樣的段落,要放在文章的後1/3左右,不可以放在最前面,一篇文章如果銷售感太重,很容易讓讀者還沒看到重點就轉台;以這樣的位置放連結,讀者都已經閱讀到文章結尾段,已經說明他對你的內容感興趣,因此不會被多個內部連結打擾,反而能自然地被吸引點擊。 

如果對以下文章實際內容有興趣,可以看這篇有關 lift glass door 的文章。

總結來說,內部連結的數量應該以「幫助」讀者為原則,讓讀者感到內部連結是為他提供額外資訊,而非打斷閱讀體驗,這樣安排,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內部連結的點擊率與使用價值。

如果你對如何產出文章有興趣,可以參考我這一篇作品:如何從無到有寫「解決顧客問題」的文章?( 這樣的寫法,就是創造一個內部連結,猜測讀者還有可能對哪些文章有興趣,主動進行推薦,將讀者在網站留久一點 )

在結尾添加統一的Boilerplate段落

 這個技巧其實是我從一位美國劇作家那裡學來的:在每篇文章的結尾添加一個幾乎相同的標準段落(boilerplate),用來簡短介紹公司的產品或製程,並嵌入一到兩個重要的內部連結。這些連結應該指向內容豐富、代表公司形象的重要頁面,因為它們將在所有文章中重複出現,進一步增強頁面的曝光與權重。

以下圖為例「不鏽鋼精密鑄造」與「脫蠟鑄造流程」是我想要經營的兩個關鍵字,而這兩個字如果讀者點擊下去,都會帶到合理相對應的頁面,「笠源科技」比較是以品牌的導線給予連結。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樣不是重複內容嗎?我也曾擔心過這點,但這位老師給我一個很好的比喻:許多影片節目都會使用固定的開頭和結尾,這種標準化的做法不但不會引發問題,反而能強化品牌一致性,因此這樣的設計,對SEO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同時有幫助。另外各位也應該可以在很多部落格的文章最後面看到「作者介紹」欄位,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既然作者介紹可以重複,B2B公司簡介的短文,當然也可以重複性的出現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底部。

如果有興趣看實際操作的作品,也可以造訪笠源自動關門器英文版部落格。

額外補充:外部連結應設定為開啟新視窗分頁

當添加外部連結時,記得將它們設置為「新分頁開啟」。這樣可以避免讀者在瀏覽你的官網時被引導到其他網站,流失寶貴的流量。同時,這種設定也有助於延長訪客在網站上的停留時間,增強用戶體驗。不要讓讀者點開外部連結後直接跳轉到其他網站,這樣的流量損失會影響整體數據表現。

舉例來說,剛剛「技巧一」有以下這段文字:
「想要了解更多笠源不鏽鋼精密鑄造的資訊嗎?」將「不鏽鋼精密鑄造」設為內部連結。

如果你嘗試點擊「不鏽鋼精密鑄造」會開到另外一個非我部落格的網站,這樣的方式就叫另外開啟新視窗分頁,雖然這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技巧,但實務上,還是真的留意到很多人根本沒有做好開視窗還是不開新視窗的選擇啊!

小結

內部和外部連結都是很基礎很容易執行的SEO策略,如果初期製作官網,千萬不要忽略這個最基本的小技巧,對SEO優化卻至關重要。選擇關鍵字作為內文連結、合理控制內部連結數量、在結尾加上boilerplate段落以及將外部連結設置為新視窗開啟,都是提升網站品質的基本功。只要打好這些基礎,SEO效果才會更加顯著。

作者介紹:
我是陳韋竹Betty,我的專業是B2B外銷業務,協助公司將品牌邁向國際舞台
💵 官網 SEO 從 0 到破億
🇺🇸 用領英 LinkedIn 做外銷
🎯 以 OGSM 讓業務部門動起來
歡迎追蹤我的臉書或是在文章下方留言跟我互動,如果你有想看的主題,請讓我知道,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線上會議ai會議紀錄工具otter與bubble

Bubbles vs Otter AI 線上會議必備:AI工具大幅提升開會效率

線上會議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AI紀錄工具能大幅提升會議效率。我推薦Otter.ai、Bubble.ai等多語言工具,能自動生成高品質會議記錄,並自動發送與會者,讓您不再受限於不同時區的會議安排,確保每個會議的完整性與透明度。

  • 2024 Sep 21

國際匯款沒收到?別再讓客戶或自己把錢匯給詐騙集團了!

國際匯款真的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公司就遇過兩次客戶被詐騙集團騙走款項的慘痛經驗,對方假冒我們的Email與網域,還原度高到連老客戶都差點上當。這篇文章我用親身故事+實用技巧,教你如何辨識假信件、驗證帳號真偽,還整理了一份高風險國家清單,讓你在處理國際匯款時不再驚驚。業務、財務、老闆都該看!

  • 2025 May 03

OGSM怎麼寫最實用?從營業額出發的業務目標設定法

營業額作為目標雖然具備清晰、具體且易於衡量的優點,但僅以此為年度目標可能會非常單一且局限。透過拆解營業額公式,深入分析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及回購率等關鍵指標,有機會更全面地擬定多元化目標,提升營運彈性與競爭力。

  • 2025 Jan 25

如何利用AI會議記錄工具提升英文會議記錄效率:我的親身經驗分享

試用了多款AI會議工具後,我發現Otter.ai是英文會議逐字稿的最佳選擇。它不僅支持多平台自動生成逐字稿,還能自動化會議記錄,讓我輕鬆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是中文報告也能輕鬆應對。

  • 2024 Aug 26
會議時間很難約

不同時區多國線上會議怎麼安排?三款免費工具推薦(含時差轉換與排程技巧)

跨時區會議的安排常常讓人頭疼,尤其在涉及多個時區或遇到美國的日光節約時間(DST)時,錯誤時有發生。Google Meet和Teams的時區選擇不夠直觀,而Time and Date世界時鐘轉換器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能讓你輕鬆找到適合所有與會者的會議時間,避免繁瑣的時間計算與溝通錯誤。

  • 2025 Apr 21

業務進修課推薦:三位頂尖老師帶我成為更好的業務主管

在過去三年中,參加了幾位頂尖講師的業務進修課程,對我的職業生涯帶來了巨大幫助。張敏敏老師的OGSM工具幫助我們部門凝聚共識,王永福老師教會了如何製作高效的商業簡報,而蘇書平老師的LinkedIn經營課則讓我在國際市場上如魚得水。這些課程不僅提升了我的業務能力,也讓我在國際業務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 2024 Sep 28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韋竹的B2B行銷觀察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